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学科建设巡礼】重塑生命钢筋铁骨,铸就健康美好人生——兰大二院骨科发展纪实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梅娟 图:党委宣传部 何慕 柴伟 来源:党委宣传部 赵梅娟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3日 点击数: 字号:【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兰大二院在“四强一新”战略目标的指引下,认真谋划发展思路,依托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多层次学科体系,不断引领和推动学科建设大跨步向前发展,全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期,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学科建设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医院各学科在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建设、科室特色、医学人文等方面的成绩,激励全院职工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意气风发向未来。

——卷首语

从1965年独立建科,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科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骨科行业技术中心,兰大二院骨科用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

细分专业,让患者享受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划分更加精细。如今,原有的传统专科诊疗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患者个性化、高标准的医疗服务需求,患者需要更加便捷、细化、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就医模式。基于此,兰大二院骨科进行了亚专业细化,推动亚专业建设“专”出优势、“精”出特色,使患者能够得到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目前,骨科共有五个病区,涵盖关节外科、运动损伤、脊柱外科、创伤外科、骨肿瘤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和小儿骨科七个亚专业,每个亚专业均由国内知名学术带头人主持业务工作。其中关节外科与运动损伤科下设关节及运动损伤两个学组,系统开展肩、膝、肘、髋、踝运动损伤性疾病的诊治及膝、髋、肩、肘关节置换、翻修手术。脊柱外科可成熟开展全节段脊柱前后路手术,包括颈椎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急、慢性脊髓损伤减压、固定手术及椎间孔、椎间盘镜。创伤外科可系统开展Liss手术、MIPO手术、DHS手术、DCS手术、PFN手术、各种髓内钉固定手术、钢板固定技术及肢体延长等手术。骨肿瘤科可系统开展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原发性和转移性脊柱脊髓肿瘤切除和脊柱重建手术,肿瘤的关节置换以及各类高难度骨盆和软组织肿瘤的摘除等手术。修复重建骨科以多种皮瓣移植,骨移植,吻合血管的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及多发神经损伤显微修复为专业特色。小儿骨科承担着14岁以下儿童的各种先天畸形、创伤、骨病及肿瘤的诊治工作,开展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足、多发创伤、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等治疗。

精准病情判断、精细的专业划分、精确的临床诊疗让患者得到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让医生能够集中精力、全力攻克某一病种,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亚专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运行,不仅极大提升了疾病的诊疗水平,更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破创新,让新技术、新业务造福广大患者

2020年,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单一体位OLIF+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同年,率先完成国内首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手术;2022年,成功实施全国首例MR(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髋臼周围截骨术(PAO);2023年,成功实施西北首例改良髋关节囊成形术(Colonna手术)。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道路上,兰大二院骨科立足本省,放眼西北,走向全国。

为给更多患者带来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骨科严格制定创新项目及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按照每年至少开展 2 项新技术新业务的计划及目标,不断开展创新技术项目及新技术、新业务,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近年来,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例如复杂膝关节翻修术,髋关节镜下病损修复术,髋臼周围截骨术,前路(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镜下病损切除减压术,3D 打印复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3D 打印复杂膝关节置换术,3D 导板 HTO 胫骨高位截骨术,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肩关节镜巨大肩袖修补术,反肩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等、机器人辅助下各项关节置换手术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骨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很高的精确度和专业技能,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手术风险,骨科机器人项目应运而生。2019年12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式落户医院,骨科团队使用此设备,成功实施了由机器人完成的腰椎管狭窄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有了“天玑”机器人的保驾护航,复杂的骨科手术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更加安全,有效提升骨科疑难危重的诊治水平。截止目前,骨科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骨桥精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下幼儿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髌骨稳定术、机器人辅助下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术等多项机器人手术,开启了医疗新时代。

2020年,骨科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化进行关节及运动损伤相关疾病的术前诊断与评估、手术方案规划、术后疗效评价与康复指导,亦可应用于脊柱相关疾病的诊疗评估以及假肢、辅助矫具、人工关节、运动器材的设计和改进等,同时可进行神经官能症、脑瘫、糖尿病足等患者的步态评估,生物力学机理研究、预防、治疗建议,老年跌倒、肥胖、关节炎等预防医学领域运动损伤和疲劳损伤检测,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药物研究、矫形手术的评估等。

2021年,骨科运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智能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3.2导航系统,成功为5名高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该系统采用无源光学跟踪技术,无需股骨端开髓,通过术中注册和定位,摄像头捕捉放置于患者下肢的标记,可在术中实时显示膝关节所需各项参数,兼顾力线与间隙平衡,从三维空间上指导术者进行股骨与胫骨端截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术者可以获得0.5度以及0.5mm的精准截骨指导,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加完美的下肢力线,更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与临床疗效。

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攀登,骨科始终坚持高起点、严标准,以医疗安全为底线,以解除病痛为目的,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基础上,聚焦国内外前沿技术理念,紧跟骨科学科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一系列高精尖手术,为广大陇原患者带来了福音。

培科育才,实现高层次、全方位人才梯队建设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骨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近年来,在科主任夏亚一教授及病区主任、教授们的精心培育下,青年骨干们“后浪”奋起,已成为骨科的中坚力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骨科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甘肃省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科室承担着兰州大学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有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260多名。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骨科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主战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科研指导和培养临床技能为工作重点,实行多元化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塑造研究生人文精神。骨科还经常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相关学科专业的大型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科室配备有三间独立的教学区域,有9间可容纳60人的小教室,有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及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有独立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专职承担临床教学中的本科生毕业技能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进修生结业考试等。每一个轮转科室都有独立的示教室,且有西北先进多媒体设备,每周进行一次专业小讲课及教学查房,每半年安排1名专职脱产带教老师轮流全职负责本科室内的本科生的实教学工作,组织安排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出科考核等,同时还安排1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规培生及进修生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在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率为100%,进修结业考核合格率达100%。科室还积极开展国家级培训项目、省市级培训项目、区县级培训项目等,先后培养了数名省级学科带头人、院内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等。

骨科深知,科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帮助青年医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科室始终保持与国际、国内高水平骨科专业的紧密联系,每年不定期派出中青年医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日本神户大学、北九州大学及北京积水潭医院等顶尖医疗中心进行短期交流或长期进修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对中青年医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并在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对师资、学员、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考核、经费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攻坚克难,聚焦前沿科技、推动创新平台

近年来,骨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余项,省部科技计划37项,横向协作2项,其它课题6项。近五年连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40余篇,CSCD 论文近40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2余部。

作为甘肃省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临床医学专科,骨科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医学诊疗水平及科研能力,而且在科研上有所创新,更能够带动地方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承担甘肃省骨科疾病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教学培训等相关的亚专业学科研究。

目前,骨科致力于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这既是目前的热点,也是未来的方向,尤其是集中于成骨细胞和骨形态形成性蛋白(BM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在骨与软骨组织方面研究的进展,使人们看到了骨与软骨修复的曙光,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构建出与正常组织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特性相近似的人造骨和软骨组织,可望为关节重建外科提供物质基础。骨科已经在“流体剪切力及ERK5信号通路在成骨及破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甘肃省特色药材红芪提取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及“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软骨细胞分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入至临床研究,并通过临床转化服务于临床治疗。

2017年,依托于骨科研究所即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甘肃省首次建立骨科3D打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设立了3D打印实验室。其具有精确、安全及快速等特点,与传统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其手术方案在术前模拟,并利用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辅助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创伤,降低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个性化假体可有效提高肢体功能重建,而且手术精度的提高,可增加术后治疗的精度(如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并使患者可直观了解治疗效果,积极配合手术,获得更好的理解与支持。通过3D打印,制造出适合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模型及替代内植入物,从而实现了对骨关节疾病的精确诊断、精准术前规划以及精准治疗。

2018年底,甘肃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始建设,并于2019年完成4个临床医学平台的搭建,并成功运行。2020年度,中心按照建设方案开展各种临床医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心也成功获批国家级分中心。

2021年度,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微重力、生物力学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并建设成10家分中心,在人才培养、技术下沉、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建成四个研究平台、甘肃省骨科联盟及10家分中心,先后完成多次专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培养3000人次,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7项,发表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章52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得专利52项,制定并推广技术和指南15项。 已成为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获批建设甘肃省智能骨科行业技术中心。

依托甘肃省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建立了四个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关节置换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系统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创伤骨科AO技术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甘肃省是我国骨关节炎疾病高发地区,需要进行髋、膝、踝、肩、肘等关节置换的病人日益增多,但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我省落实较差,通过关节置换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规范甘肃省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临床研究示范基地,促进临床转化研究。大数据分析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立足于汇集骨与软组织肿瘤疾病相关影像、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整理,为骨科医师的诊断提供依据,为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服务。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系统实现了手术室的医疗信息交互、医学影像交互、音视频交互,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骨科机器人应用中心信息化基础建设,培养了该领域相关临床研究技术骨干和基层应用人才,并通过骨科专科联盟建立了人工智能手术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同时向各州、市、县等辐射推广应用。创伤骨科AO技术诊疗规范和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AO创伤技术诊疗示范基地,推动了甘肃省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心系基层,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健康守护者

为了有助于患者“对号入座”,让不同疾病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都能得到及时诊治,骨科开设亚专科门诊,实施精准医疗新航程,目前亚专科门诊项目包括运动医学专科门诊、脊柱外科专科门诊、关节外科专科门诊、创伤骨科专科门诊、手外科专科门诊以及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等,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及时就诊就医。在开展诊疗工作期间,骨科深入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注重优化临床各项诊疗流程,为每一项诊疗流程进行详细、细致的方案制定、讨论,并不断完善改进,同时还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加强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科室还积极开展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始终以“提高创伤救治认知,普及创伤预防知识,完善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为主要宗旨开展创伤救治工作。针对创伤发生的不可预见性、救治的紧迫性、伤情的多系统性等特点,实行“急诊-多学科-重症”三位一体整体化管理,集中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将院前急救(120)、远程转运、院内急诊、相关外科专业、重症医学科进行系统化整合,统一调度,将远程接诊、院前急救、院内施救和危重病监护救治组成无缝连接的救治链,以患者为中心,以呼救为触发点,以“时间就是生命”为理念,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给病人以及时、有效、全面的综合救治,实现“急病急治”、“多发伤多学科联合治”的目标,打造一个响应迅速、衔接紧密、治疗精准、配合默契的生命救护体系,构筑先进的创伤救治中心。

骨科始终不忘基层百姓,为给当地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甘肃省骨科联盟建设为依托,结合创伤骨科疾病高能量损伤、复合伤特点,大力推动甘肃省创伤骨科医联体内涵建设,重点以远程会诊建设和顺畅双向转诊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实效的联盟协调机制,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手术指导等较为全面远程医疗服务项目,覆盖区域内各级医疗联合体医疗机构。在接到远程会诊申请后,由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对急危重症患者2小时内响应,疑难患者在24小时内响应。作为区域内具有引领作用的科室,骨科还定期到联盟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帮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各项临床培训,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科室还始终不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组织开展义诊,定期深入庆阳、哈达铺等革命老区大力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前往临夏、定西、天水等贫困地区,为老百姓带去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每年派遣科室业务骨干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联盟单位,协助当地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技术帮扶和知识更新工作,为守护家乡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兰大二院骨科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积极探索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聚焦骨科前沿问题,激发内在活力,做实基础、做强队伍、做精技术、做深研究,进一步提高疾病诊疗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科高效发展。

【相关链接】

兰大二院骨科自1965年由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冯守诚教授创建以来,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安全、专业、优质服务,使每位病人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尽早康复。学科于2010年由卫生部正式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也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甘肃省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和甘肃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附设有甘肃省骨关节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科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骨科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运动医学中心、甘肃省关节镜外科技术培训中心、西固区医院骨科分诊中心。

科室目前有五个病区,目前开放床位总数276张,科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442.5 m2,年出院患者8000余人,年门诊人数90000余人,年手术量8000余台次。现有骨科医师93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人,多人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学术组织中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及理事等职务。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